古意四首

辽海有黄鹤,翛然出尘姿。 结巢青松顶,百丈无柯枝。 磐石护其卵,清露哺其儿。 一朝羽翼成,丹霄恣遨嬉。 夕倦宿月窟,朝饥饮瑶池。 升高忽反顾,昔是今已非。 归来三叹息,尘俗无由知。 焉能与众鸟,碎啄随雄雌。 欲语不可了,复作摩天飞。 仰望邈不及,千载留馀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辽海:指辽阔的海域。
  • 黄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 翛然: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
  • 出尘姿:超脱尘世的姿态。
  • 结巢:筑巢。
  • 百丈:形容极高。
  • 无柯枝:没有分枝的树枝,指直上云霄的树枝。
  • 磐石:大石头,比喻稳固。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羽翼成:翅膀长成,指成长。
  • 丹霄:红色的天空,指高空。
  • 恣遨嬉:自由自在地游玩。
  • 月窟:月亮的洞穴,指高远的地方。
  • 瑶池:神话中的仙境,指美好的地方。
  • 反顾:回头看。
  • 昔是今已非:过去是那样,现在已经不同。
  • 尘俗:尘世,世俗。
  • 无由知:无法了解。
  • 碎啄:小鸟啄食的样子。
  • 摩天飞:高飞至天空。
  • 邈不及:远远达不到。
  • 千载留馀悲:千年之后仍留下悲伤。

翻译

在辽阔的海域上,有一只黄鹤,它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姿态。它在青松的顶端筑巢,那树枝直上云霄,没有分枝。它用大石头保护自己的卵,用清晨的露水哺育幼鸟。一旦幼鸟的翅膀长成,它们就在高空自由自在地游玩。夜晚疲倦时,它们在月亮的洞穴中休息,早晨饥饿时,它们在仙境般的瑶池中饮水。突然有一天,它们回头看,意识到过去是那样,现在已经不同。它们归来后叹息三次,尘世的俗人无法了解它们的感受。它们怎能与普通的鸟儿一样,随着雄雌啄食呢?想要说话却说不清楚,只能再次高飞至天空。仰望它们,我们远远达不到,千年之后,仍留下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向往。黄鹤的形象象征着高洁和自由,它的生活与尘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的厌倦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的“昔是今已非”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而“尘俗无由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不解和疏离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黄鹤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的渴望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