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四首

阳声鼓群动,更变无停机。 至人夺造化,假合出范围。 渭川起老龙,一龙不得随。 化为百尺竹,玉立青差差。 仙人去市门,三年愿相依。 金丹迟不就,失路将安归。 临分投之杖,平地去如飞。 还家尚肉眼,弃掷不复持。 回首失踪迹,飞腾息天池。 惟馀万丛玉,年年长新枝。 犹疑风雨夜,回龙啸空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声:指阳气,即太阳的温暖和光明。
  • 鼓群动:激发万物生机。
  • 更变无停机:变化不断,没有停止。
  •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 夺造化:超越自然,掌握自然规律。
  • 假合:借用,利用。
  • 出范围:超出常规。
  • 渭川:渭河,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 老龙:比喻古老的、有智慧的生命。
  • 玉立青差差:形容竹子挺拔,青翠欲滴。
  • 市门:市场的大门,比喻世俗之地。
  • 金丹:道教中炼制的仙丹,象征长生不老。
  • 失路:迷失方向。
  • 临分:临别时。
  • 投之杖:投掷拐杖。
  • 肉眼:凡人的眼睛,指普通人的见识。
  • 弃掷:丢弃。
  • 飞腾:飞升,比喻达到高境界。
  • 天池:神话中的高山湖泊,象征高洁之地。
  • 万丛玉:形容竹林茂密,翠绿如玉。
  • 空陂:空旷的山坡。

翻译

阳气激发万物生机,变化不断,永无止息。至高无上的人能够超越自然,利用自然之力创造奇迹。渭河边的老龙苏醒,其中一条龙未能跟随。它化作百尺高的竹子,玉立般挺拔,青翠欲滴。仙人离开市门,三年间我愿追随。但金丹迟迟未能炼成,迷失了方向,不知归途。临别时,仙人投掷拐杖,它平地飞起。回到家中,我仍用凡人的眼光,丢弃了拐杖,不再持有。回首望去,已不见仙人踪迹,只能想象它在天池中飞腾。只剩下那片茂密的竹林,年年长出新枝。我仍怀疑在风雨之夜,那条龙会回到空旷的山坡上,发出啸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对于超越自然、追求高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诗中,“至人夺造化”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至高境界的渴望,而“金丹迟不就,失路将安归”则反映了现实中的困境和迷茫。最后,诗人通过对竹林和龙的描绘,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