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有一日寓馆暂移,是夜梦家父有诗云:“移书别西舍,有梦到云林。树远风难至,窗虚月入深。生徒能夜读,朋友肯来寻。呼得邻家酒,孤斟慰客心。”明日用此韵送吕尊师

· 危素
越中开道院,种竹已成林。 远路诗篇积,离筵酒盏深。 海潮三万里,月晕一千寻。 同是殊乡客,何堪送别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移书:搬动书籍。
  • 西舍:西边的住所。
  • 云林:云雾缭绕的树林,此处可能指梦境中的景象。
  • 生徒:学生。
  • 孤斟:独自饮酒。
  • 越中:地名,指越州(今浙江绍兴)。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海潮:海上的潮水。
  • 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常被视为天气变化的预兆。
  • 殊乡客:异乡人。

翻译

七月十一日,我在寓所暂时搬移,当晚梦见父亲作诗:“搬动书籍告别西边的住所,梦中到了云雾缭绕的树林。树高风难至,窗空月色深。学生能在夜晚读书,朋友愿意来访。叫来邻家的酒,独自饮酒以慰藉客人的心。”第二天,我以此诗的韵脚送别吕尊师。

在越中的道院里,种下的竹子已长成林。远方的诗篇积累,离别的宴席上酒杯深沉。海潮波涛三万里,月亮周围的光晕长达一千寻。我们都是异乡人,怎能忍受这送别的心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感慨。诗中“移书别西舍,有梦到云林”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后文通过描绘道院中的竹林、离别的宴席、遥远的海潮和月晕,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乡愁的深刻体验。

危素

元明间江西金溪人,字太朴,一字云林。师从吴澄、范椁,通五经。元至正间授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入明为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同修《元史》。兼弘文馆学士备顾问。后以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为由谪居和州,守余阙庙。怨恨卒。有《危学士集》等。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