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柑

共祖青龙寺,分支金谷湄。 捣生澄水漆,摘熟剥霜皮。 半啄馀秋鸟,群偷缚夜狸。 长卿消病久,清冷慰诗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ǎo):纠正。
  • (zǔ):起源,发源。
  • 分支 (fēn zhī):分出的支流或支系。
  • 澄水漆 (chéng shuǐ qī):指水清如漆,这里形容柑橘的清新。
  • 剥霜皮 (bāo shuāng pí):剥去覆盖在果实上的霜。
  • 半啄 (bàn zhuó):半吃,形容鸟儿吃了一半。
  • 缚夜狸 (fù yè lí):捕捉夜间活动的狸。
  • 长卿 (zhǎng qīng):指司马相如,古代文学家,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 消病 (xiāo bìng):消除疾病。
  • 清冷 (qīng lěng):清凉。
  • 诗脾 (shī pí):诗人的心境,比喻诗人的情感和创作灵感。

翻译

世间咏物者多采春花而忽视秋实,我欲纠正此失,作《冬果十咏》之柑。 柑橘源自青龙寺,分支于金谷之畔。 其清新如澄澈的水漆,熟透时剥去霜皮。 秋鸟半啄其果,夜狸被缚以防止偷食。 我久病消瘦,但柑橘的清凉却能慰藉我的诗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柑橘的生长环境和特性,表达了诗人对柑橘的喜爱及其在冬日中的独特地位。诗中“澄水漆”和“剥霜皮”形象地描绘了柑橘的清新和成熟,而“半啄馀秋鸟”和“缚夜狸”则生动地展现了柑橘的吸引力。最后,诗人以自己久病之身,却因柑橘的清凉而感到心灵慰藉,体现了柑橘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