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余今岁重九有酒无肴而长儿在宜兴诸儿苏杭溧阳因辄继和
吾翁始落南,土思尚依依。
筑堂扁岷峨,目断落日晖。
忆昔丙申岁,锦里烟尘飞。
甲子已一周,而我犹未归。
孤蓬失本丛,旅雁抱长饥。
百年直寄尔,旷然勿徒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坡:指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 九日:指重阳节。
-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这里指酒席。
- 萧然:冷清、空寂的样子。
- 宜兴、高安:地名,分别在今江苏省和江西省。
-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 贫士:贫穷的士人。
- 岷峨:山名,指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
- 丙申岁:指公元1236年。
- 锦里:地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
- 烟尘:战乱的景象。
- 甲子: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这里指六十年。
- 孤蓬:孤独的蓬草,比喻漂泊无依的人。
- 旅雁:迁徙的雁,比喻流浪者。
- 直寄:直接寄托。
- 旷然:空旷、豁达的样子。
翻译
我的祖先最初从南方迁来,对故土的思念依旧依依不舍。建造了一座名为“岷峨”的堂屋,眺望着落日的余晖。回忆起丙申年(1236年),锦里的烟尘飞扬,战乱频发。甲子年(六十年)已经过去了一周,而我仍然未能归乡。像孤独的蓬草失去了原本的丛林,像迁徙的雁儿忍受着长久的饥饿。百年人生,不过是直接寄托于此,豁达一些,不要徒然悲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岷峨”堂屋和“落日晖”等意象,勾画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通过“孤蓬”和“旅雁”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最后,诗人以豁达的态度看待人生,表达了一种超脱和释然的心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
牟巘的其他作品
- 《 赠薛东湖 》 —— [ 元 ] 牟巘
- 《 希年初度老友王希宣扁舟远访夙谊甚厚贶以十诗实用渊明采菊东篱下语五章云每岁思亲不持斝蓼莪几欲废诗雅盖深知予心者读之凄然辄尔和韵 》 —— [ 元 ] 牟巘
- 《 舜举水仙梅五绝 其四 》 —— [ 元 ] 牟巘
- 《 七儿应复同客饮樱桃园摘新归以遗亲用其诗韵识所感 其二 》 —— [ 元 ] 牟巘
- 《 和赵子俊閒居十首 》 —— [ 元 ] 牟巘
- 《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龙君嶅山五神于州宅以祷始至雨洗尘自是间微雨辄随止旱气转深苗且就槁要神弗获某忧惧不知所出越癸亥日亭午率郡僚吏申祷于庭未移顷雨大挚旄 》 —— [ 元 ] 牟巘
- 《 文性之惠蛤蜊绿橘 》 —— [ 元 ] 牟巘
- 《 和德清曹鲁郊七十一吟 》 —— [ 元 ] 牟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