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咏葫芦

· 王哲
一只葫芦真个好,朝朝长是随予。腹中明朗莹中虚。贮琼浆玉液,滋味胜醍醐。 日日饮来依旧有,自然不用钱沽。杖头挑起入云衢。三清前面过,参从黍米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葫芦:一种植物的果实,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用来装水或酒。
  • 琼浆玉液:比喻美酒。
  • 醍醐:古代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比喻最高的佛法或最美好的事物。
  • 云衢:云中的道路,比喻高远的地方。
  • 三清:道教中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神。
  • 黍米珠:比喻微小而珍贵的东西。

翻译

一只葫芦真是好,每天总是陪伴着我。它的内部明亮通透,空无一物。里面装着美酒,味道比最精炼的醍醐还要美妙。 每天都能喝到这样的美酒,而且永远喝不完,根本不需要花钱去买。我用拐杖挑起葫芦,走进云中的道路。在三清神面前经过,参拜那些微小而珍贵的宝物。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葫芦这一日常物品,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葫芦中的“琼浆玉液”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丰富和高洁,而“不用钱沽”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超然态度。最后,诗人挑起葫芦“入云衢”,在“三清”前参拜“黍米珠”,展现了他对道教精神的崇敬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

王哲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