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渌渚

朝游伍胥渡,暮投杜主祠。 绿芜高犊背,红雨瘦花枝。 夹道鸣腰鼓,轻舟飐彩旗。 蹇驴寒服客,未许看腰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游渌渚:游览渌渚,渌渚可能是一个地名。
  • 伍胥渡:伍子胥的渡口,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
  • 杜主祠:杜甫的祠堂,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
  • 绿芜:绿色的杂草。
  • 犊背:小牛的背。
  • 红雨:比喻落花。
  • 瘦花枝:形容花枝因落花而显得瘦弱。
  • 腰鼓:一种挂在腰间的鼓。
  • 轻舟:小船。
  • (zhǎn):风吹动。
  • 彩旗:彩色的旗帜。
  • 蹇驴:跛脚的驴子。
  • 寒服客:穿着寒酸的旅客。
  • 腰肢:腰部和肢体。

翻译

早晨游览伍子胥的渡口,傍晚投宿在杜甫的祠堂。 绿色的杂草覆盖在小牛的背上,红色的落花使瘦弱的花枝更显憔悴。 道路两旁响起了腰鼓声,轻舟上彩旗随风飘扬。 骑着跛脚驴子、穿着寒酸的旅客,未被允许欣赏那婀娜的腰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游历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旅途的风景与人物。诗中“绿芜高犊背,红雨瘦花枝”一句,以鲜明的色彩对比,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后两句则通过“腰鼓”与“彩旗”的描绘,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而“蹇驴寒服客”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不被接纳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元代诗人方一夔对自然与人文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