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饶介之述怀佳作:饶介之的原诗,这里是指成廷圭用饶介之的诗韵来创作的诗。
- 千古万古:极言时间之长。
- 道理大:指道理的深远和广泛。
- 车书同:车同轨,书同文,形容天下统一。
- 青山看世:从青山的视角来看待世间万物。
- 过客:比喻人生短暂,如同过往的旅客。
- 白发催人:白发象征衰老,催促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 吾已翁:我已经老了。
-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 斤斧:斧头,这里指砍伐。
- 一朝:一旦。
- 林野空:树林和田野变得空旷,形容战争或灾害后的荒凉景象。
- 西轩:西边的窗子。
- 怅望:惆怅地望着。
- 天际红:天边的晚霞。
翻译
千古万古,道理深远广大,海内海外,车轨文字统一。 从青山的视角看世间,如同过往的旅客,白发催促我意识到,自己已是老翁。 战争已持续三年,道路断绝,一旦斧头砍伐,林野变得空旷。 在西边的窗子旁,我拭去泪水,长叹不已,惆怅地望着天边那抹夕阳的红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时间、空间和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衰老的哀愁。诗中“千古万古道理大,海内海外车书同”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历史的宏大视角,而“青山看世等过客,白发催人吾已翁”则转为对个人生命流逝的无奈。后两句“干戈三载道路断,斤斧一朝林野空”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最后以“怅望夕阳天际红”作结,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成廷圭的其他作品
- 《 送余廷心翰林应奉 》 —— [ 元 ] 成廷圭
- 《 钱塘谢太守有书见邀作此诗以谢之 》 —— [ 元 ] 成廷圭
- 《 王彦芳得月楼 》 —— [ 元 ] 成廷圭
- 《 二月十四日风雨孤坐秀州城西僧舍赋此 》 —— [ 元 ] 成廷圭
- 《 二月十一日祭长男之墓 》 —— [ 元 ] 成廷圭
- 《 贺毅刚中长老住承天禅寺诗二首 》 —— [ 元 ] 成廷圭
- 《 题茅子刚虚白斋 》 —— [ 元 ] 成廷圭
- 《 和李克约东皋杂兴四首 》 —— [ 元 ] 成廷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