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实践约来访又得韶甫方君同行数日语蝉联甚慰五诗寄意甚高次韵为一笑

· 牟巘
重膇嫌卑湿,那堪暑雨稠。 抛书事药裹,敧枕听溪流。 何用摅孤愤,惟宜号四休。 谁能访生死,天际有来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膇(zhòng zhuì):指脚肿。
  • 卑湿:低洼潮湿。
  • 暑雨稠:形容夏天雨水多。
  • 抛书:放下书本。
  • 事药裹:忙于处理药物。
  • 敧枕(qī zhěn):斜靠着枕头。
  • 摅孤愤(shū gū fèn):抒发孤独和愤怒的情绪。
  • 号四休:指道家的“四休”观念,即休心、休身、休言、休行。
  • 访生死:探讨生死问题。
  • 天际有来舟:比喻有希望或救星。

翻译

脚肿不适,又嫌低洼潮湿,更不堪夏日雨水的连绵。 放下书本,忙于处理药物,斜靠枕头听溪水潺潺。 何须抒发孤独愤怒,更应追求道家的“四休”境界。 谁能探讨生死之谜,天边似有希望之舟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潮湿闷热的夏日,身体不适,心情孤愤的情景。通过“抛书事药裹,敧枕听溪流”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病痛中的无奈与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诗末提出对生死的思考,并以“天际有来舟”作结,表达了对未来希望的期盼,体现了作者在困境中仍不失乐观与哲思。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