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彦明致乐堂

· 牟巘
高堂有寿母,黄发映儿齿。 天方畀修龄,康宁燕多祉。 怡然人子心,何物堪伦比。 和气为愉色,皆自深爱始。 郁穆涵春风,融怡妙天理。 此是谓至乐,乐则焉可已。 再拜为献言,忠养极娱侍。 随时换轻煖,每侍进修瀡。 初非假外内,至乐皆在此。 况能以志养,先意而承旨。 蚶鲊故自珍,欢不如菽水。 有时平反归,儿喜亲亦喜。 吾以名吾堂,致乐义最美。 试看纪孝行,昔曾今日史。 会有邦人士,升堂奉醇醴。 俾尔登期颐,俾尔宜孙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ì):给予。
  • 修龄:长寿。
  • 康宁:健康安宁。
  • 燕多祉:享受许多福祉。
  • 郁穆:温和而深沉。
  • 融怡:和谐愉快。
  • 天理:自然的法则。
  • 忠养:尽心奉养。
  • 轻煖:轻柔温暖。
  • 修瀡 (xiū suǐ):修饰整齐。
  • 蚶鲊 (hān zhǎ):一种海产品。
  • 菽水:豆和水,指简单的饮食。
  • 平反:纠正错误。
  • 醇醴:美酒。
  • 期颐:百岁。

翻译

高堂之上有一位长寿的母亲,她的黄发映衬着整齐的牙齿。上天赐予她长寿,她健康安宁,享受着许多福祉。她的存在让儿子心中感到无比的安慰,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和气的表情和愉快的面色,都源自深沉的爱。她的气质温和深沉,如同春风般和谐愉快,这是自然的法则。这是最大的快乐,这种快乐不应该停止。再次拜谢并献上言语,尽心奉养,极尽娱侍。随着季节变换,提供轻柔温暖的衣物,每次侍奉都修饰整齐。这些都不是外在的,真正的快乐就在这里。何况能够以志向养育,先意而承旨。蚶鲊虽然珍贵,但欢愉不如简单的豆和水。有时纠正错误归来,儿子欢喜,母亲也欢喜。我以此来命名我的堂,表达最美好的意义。试着看看纪孝行的故事,昔日的历史今天依然被铭记。会有邦人士,升堂奉上美酒。愿你长寿百岁,愿你子孙昌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长寿母亲的形象,通过对她健康、安宁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孝道的推崇。诗中“怡然人子心,何物堪伦比”一句,深刻表达了母亲在儿子心中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后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尽孝的场景,强调了内在的快乐和满足。整首诗语言温馨,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即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和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