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二十七首
百年特生木,坚骨馀苍干。
弃材偶见收,奇制出野爨。
縆以朱丝弦,猗兰度将半。
相思越关河,安得见此粲。
悲来不成调,清响忽中断。
沈吟卷罗衣,终夕愁零乱。
明月照空庭,盈盈满霄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特生木:特别生长的树木。
- 苍干:苍老的树干。
- 野爨:野外烧火的地方,这里指野外。
- 縆:(gēng)紧绷。
- 朱丝弦:红色的丝弦,指琴弦。
- 猗兰:古代一种琴曲名。
- 度将半:演奏到一半。
- 越关河:跨越关隘和河流,指距离遥远。
- 此粲:此处的“粲”指琴音,这里引申为美好的景象或声音。
- 不成调:不成曲调,指琴声不和谐。
- 清响:清脆的音响。
- 沈吟:沉思吟咏。
- 罗衣:轻薄的丝衣。
- 零乱:杂乱无章。
- 盈盈:形容月光清澈明亮。
- 霄汉:天空。
翻译
百年间特别生长的树木,其坚硬的树干依旧苍老。 偶然被抛弃的木材,在野外被发现并制成奇异的器物。 用红色的丝弦紧紧绷起,演奏着古老的琴曲《猗兰》,曲子进行到一半。 思念之情跨越了关隘和河流,如何能再次见到那美好的琴音? 悲伤涌上心头,琴声变得不和谐,清脆的音响突然中断。 沉思吟咏,卷起轻薄的丝衣,整夜都感到忧愁和杂乱无章。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空旷的庭院,清澈明亮的光芒充满了整个天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棵百年老树的命运,以及由其制成的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诗中,“特生木”与“苍干”形成对比,突出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坚韧。后文通过琴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远方思念和美好回忆的渴望,以及现实中无法挽回的失落和悲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方一夔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