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蒙泉王南叟

忆昔未识易,来访易祖师。 丹墨事点勘,君时坐皋比。 转眼十五载,君壮我已衰。 尔来各异县,漂泊寄一枝。 重趼有问道,未省官与私。 君处潇洒地,一扫千首诗。 风涛隔浩渺,相望如九嶷。 寄音无家客,为我问所思。 桑榆借馀暖,归来定何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蒙泉王南叟: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道。
  • :指《易经》。
  • 皋比:古代的一种坐具,这里指坐席。
  • 重趼:重叠的脚印,比喻行走的痕迹。
  • 九嶷:山名,在今湖南省,这里比喻相隔遥远。
  • 桑榆:比喻晚年。

翻译

回想当初我未曾认识《易经》时,曾来拜访研究《易经》的祖师。那时你在坐席上用红黑两色的笔进行校对,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你现在强壮而我已衰老。现在我们各自居住在不同的县城,像漂泊的枝条一样寄居。我跋山涉水来求道,却还未明白这是官事还是私事。你处在潇洒自在的环境中,一下子就能写出千首诗。风浪隔开了浩渺的距离,我们相望如同隔着九嶷山。请寄信给无家可归的客人,替我问问他所思念的人。在桑榆之间借助余晖取暖,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与蒙泉王南叟共同研究《易经》的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转眼十五载,君壮我已衰”一句,深刻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后文通过“风涛隔浩渺,相望如九嶷”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两人因距离而产生的隔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友情的深切思念。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