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前题下字韵二首
兵骄乱纪律,荡然无上下。
虽乏哙等才,耻与哙等伍。
江南久丧乱,州郡俱榛莽。
况复此辈反,黎庶不胜苦。
括囊索金银,杀人掠子女。
元恶幸诛擒,所失宁复取。
治乱如理丝,不理将失绪。
治田当去蠹,不去终害黍。
军容欲不惊,必先肃其旅。
梁栋欲不倾,必先正其础。
措置果合宜,何忧不得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哙等:指平庸之辈。哙,音kuài,人名,指韩信的同乡,因平庸而被韩信轻视。
- 榛莽:指荒芜之地,杂草丛生。榛,音zhēn,一种灌木。
- 括囊:搜刮,掠夺。
- 黎庶:百姓,民众。
- 治乱:治理混乱。
- 蠹:害虫,比喻祸害。
- 黍:一种粮食作物,这里泛指庄稼。
- 肃其旅:整顿军队,使其纪律严明。
- 正其础:稳固基础,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翻译
士兵们骄傲自大,纪律混乱,完全没有上下之分。虽然缺乏像韩信那样的杰出才能,但更耻于与平庸之辈为伍。江南地区长久以来饱受战乱之苦,州郡都变成了荒芜之地。再加上这些叛乱分子的反叛,百姓们承受了无尽的苦难。他们搜刮金银,杀人掠夺子女。幸好首恶被捕获,但失去的东西又怎能恢复呢?治理混乱就像整理丝线,如果不整理就会失去头绪。治理田地应当除去害虫,否则庄稼终将受害。要让军队不惊扰百姓,必须先整顿好军队纪律。要让梁栋不倾倒,必须先稳固好基础。如果措施得当,又何必担心无法妥善安置呢?
赏析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元代末年社会的动荡与混乱。诗人通过对比士兵的骄傲与无纪律,以及江南地区的荒芜景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诗中强调了治理混乱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整顿军队、稳固基础等具体措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深切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