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卧穷庐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遣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兴云耳其二
渊明守穷贱,生平慕黔娄。
富贵如浮云,万变纷相酬。
世运自兴丧,常恐德未周。
羲黄不可见,日暮怅离忧。
乾坤一东篱,百代无与俦。
寄语狂驰子,扰扰将焉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黔娄(qián lóu):古代传说中的隐士,以清贫自守,不为富贵所动。
- 羲黄(xī huáng):指伏羲和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代表远古的理想时代。
- 东篱(dōng lí):东边的篱笆,常用来象征隐居之地。
翻译
渊明坚守贫穷与卑微的生活,一生仰慕那位名叫黔娄的隐士。在他眼中,富贵如同飘渺的云彩,变幻无常,相互交替。世间的兴衰更迭,他常担心自己的德行不足以周全。远古的伏羲和黄帝已不可见,日暮时分,他感到深深的离愁和忧虑。天地间,他的隐居之地如同东篱,百代之中无人能与之匹敌。他寄语那些忙碌奔波的人们,纷纷扰扰,你们究竟在追求什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渊明(陶渊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贫穷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富贵的超然态度。诗中,“富贵如浮云”一句,形象地揭示了世事无常,富贵难以长久的道理。而“世运自兴丧,常恐德未周”则体现了作者对个人德行的重视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最后,通过对“狂驰子”的质疑,诗人在反思中表达了对纷扰世界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人安熙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