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在长沙有遗以石山今旧物云散此石以坚顽独存渔庄为赋九芙蓉之句遂以归之目为壶中九华致其怅望

· 牟巘
当年持饷自襄东,共载尤怜翠色浓。 莫向壶头疑薏苡,要从华顶看芙蓉。 诸郎自是阶庭秀,此物聊堪笔砚供。 却笑仇池无与伴,图中怅望九奇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nǎng):从前,过去。
  • (yí):赠送。
  • 石山:指形状似山的石头。
  • 云散:比喻物品散失。
  • 坚顽:坚固而顽强。
  • 渔庄:诗人居住的地方。
  • 九芙蓉:指九座形状似芙蓉的山峰。
  • 壶中:比喻小巧的空间。
  • 薏苡 (yì yǐ):一种植物,此处比喻石头的形状。
  • 华顶:指山的最高处。
  • 芙蓉:荷花,此处比喻山峰。
  • 诸郎:指诗人的朋友们。
  • 阶庭秀:指在庭院中展示的美丽景物。
  • 仇池:地名,此处指诗人的家乡。
  • 九奇峰:指九座奇特的山峰。

翻译

从前在长沙,有人赠送给我一块形状似山的石头,如今那些旧物都已散失,唯有这块石头因其坚固顽强而独存。我居住的渔庄因此赋诗,将这块石头命名为“壶中九芙蓉”,以此表达我的怅望之情。

当年我带着这块石头从襄东归来,一同载回的还有那浓郁的翠色。不要在壶中怀疑它是否只是薏苡般的普通,而应从华山顶上看它如芙蓉般的美景。我的朋友们自然都是庭院中的佳景,这块石头恰好可以作为笔砚的供品。却笑我的家乡仇池没有这样的伴,只能在图中怅望那九座奇特的山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一块石头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壶中九芙蓉”的命名不仅赋予了石头以诗意,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通过对石头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