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赞佛

净梵王宫,太子殷勤,雪山六期。把世情我态,丝毫断念,云根水谷,麻麦充饥。芥纳须弥,毛吞大海,自古男儿了悟时。超生灭,任循环宇宙,不管东西。 圆成无得无知。信法界、空空寂灭机。又勿劳习定,安禅作用,偷闲终日,打坐行治。大理无时,真功非相,动静昏昏合圣规。无高下,但能通般若,总证牟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净梵王宫:指佛教中清净的宫殿,象征着佛教的清净之地。
  • 太子:指释迦牟尼佛在成为佛陀之前的身份,即悉达多太子。
  • 雪山六期:指释迦牟尼佛在雪山(喜马拉雅山)中修行的六个阶段。
  • 世情我态:指世俗的情感和个人的态度。
  • 云根水谷:比喻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
  • 芥纳须弥:佛教用语,意指微小的芥子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比喻心性的广大无边。
  • 毛吞大海:比喻心性的广大,能包容一切。
  • 了悟:指领悟真理,达到觉悟的境界。
  • 超生灭:超越生死轮回。
  • 循环宇宙:指宇宙间万物生灭循环不息。
  • 圆成无得无知:指达到圆满的境界,无所求得,无所知障。
  • 法界:佛教用语,指一切法的存在状态。
  • 空空寂灭机:指一切法空无自性,寂灭无为的状态。
  • 习定:指修习禅定。
  • 安禅作用:指禅定的效果。
  • 打坐行治:指通过打坐来修行和治疗心灵。
  • 大理无时:指真理无时间限制,永恒不变。
  • 真功非相:指真正的修行成果不依赖于外在形式。
  • 动静昏昏:指无论动或静,内心都保持昏昏然的状态,即无分别心。
  • 合圣规:符合佛教的圣者规范。
  • 通般若:通达智慧。
  • 总证牟尼:最终证得佛陀的智慧。

翻译

在清净的佛宫中,悉达多太子在雪山上勤奋修行了六个阶段。他彻底断绝了世俗的情感和个人态度,隐居在山林之中,以麻麦为食。他的心性广大无边,能包容一切,这是自古以来男子达到觉悟的时刻。他超越了生死轮回,任由宇宙万物循环不息,不拘泥于东西方。

他达到了圆满的境界,无所求得,无所知障,相信一切法的存在状态都是空无自性,寂灭无为。他不需刻意修习禅定,也不必刻意安禅,而是偷闲终日,通过打坐来修行和治疗心灵。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真正的修行成果不依赖于外在形式,无论动或静,内心都保持昏昏然的状态,符合佛教的圣者规范。无论高低,只要能通达智慧,最终都能证得佛陀的智慧。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佛陀的修行和觉悟,通过描绘释迦牟尼佛在雪山修行的场景,展现了其超越世俗、达到心灵清净的境界。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比喻,如“芥纳须弥”、“毛吞大海”等,形象地表达了佛陀心性的广大和包容。同时,诗中也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修行达到的智慧和觉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佛陀的崇敬和对佛教智慧的追求。

丘处机

丘处机

金登州栖霞人,字通密,号长春子。十九岁出家,为重阳真人王哲弟子,全真道教七真之一。金大定间,居磻溪、陇州等地,结交士人,曾应金世宗召至中都。后仍还居栖霞山中。成吉思汗十四年,应召率弟子李志常等西行。见成吉思汗于西域雪山。问长生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并以天道好生为言。赐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十八年东还。在燕以玺书释奴为良达二三万人。弟子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游记》,述其事甚详。有《磻溪集》、《鸣道集》、《大丹直指》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