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尊师画三茅观梅藤为图号曰二老走笔赋之

· 危素
三茅观头老梅树,梅边更有长藤古。 谁持此画江西来,大瀛海中吕道士。 藤枯一似蛟龙县,梅瘦饱受冰霜缠。 柯支不逐浮世换,根柢直与扶桑连。 传闻茅盈亲手植,坐使草木皆成仙。 宋朝渡江一百年,世人不到吴山巅。 岂知二物阅兴废,及见渤澥成桑田。 战争揖让等黄土,展卷血泪何涟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茅观:道教名胜,位于江苏句容茅山。
  • 大瀛海:古代对大海的称呼。
  • 吕道士:指吕尊师,即吕洞宾,道教八仙之一。
  • 蛟龙县:形容藤蔓蜿蜒如蛟龙。
  • 扶桑:神话中的东方神木,日出的地方。
  • 茅盈:道教神仙,传说中的茅山派创始人。
  • 渤澥:即渤海。
  • 展卷:打开画卷。

翻译

三茅观头的老梅树旁,还有一棵古老的藤蔓环绕。是谁将这幅画从江西带来,原来是居住在大海中的吕道士。藤蔓蜿蜒如蛟龙悬挂,梅花瘦弱却饱受冰霜的洗礼。树枝不随世俗变迁,根系直通神话中的扶桑神木。传闻这梅树和藤蔓是茅盈亲手种植,使得周围的草木都仿佛成了仙。宋朝渡江已有百年,世人很少能到达吴山的巅峰。殊不知这两物见证了兴衰更迭,也目睹了渤海变成桑田的变迁。战争与和平,荣耀与衰败,都化作黄土,打开这幅画卷,血泪不禁涟涟而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三茅观头老梅树和古藤的描绘,展现了它们历经沧桑而不变的坚韧与生命力。诗中“梅瘦饱受冰霜缠”与“藤枯一似蛟龙县”形象地表达了梅与藤在严酷环境中的顽强生存。同时,通过“传闻茅盈亲手植”等句,赋予了梅藤以神话色彩,增强了诗的神秘感和历史厚重感。结尾的“展卷血泪何涟涟”则深刻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切感慨。

危素

元明间江西金溪人,字太朴,一字云林。师从吴澄、范椁,通五经。元至正间授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入明为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同修《元史》。兼弘文馆学士备顾问。后以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为由谪居和州,守余阙庙。怨恨卒。有《危学士集》等。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