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不见月

今年端正月,不见白⽟盘。 封姨约丰隆,苦意相作难。 似疑妒孀娥,婵娟满人间。 凝尘掩明镜,舞影停双鸾。 林间金背蟆,纳景泥蹒跚。 何如草根萤,熠熠明夜阑。 绝怜风枝鹊,飞绕何时安。 嗟余老无术,戏挟清光寒。 会须期隔岁,飞步凌天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正月:指中秋之夜的圆月。
  • 白玉盘:比喻圆月。
  • 封姨:风神。
  • 丰隆:雷神。
  • 孀娥:指嫦娥,月宫中的仙女。
  • 婵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光。
  • 凝尘:积尘。
  • 明镜:比喻月亮。
  • 金背蟆:金背蟾蜍,传说中月宫的动物。
  • 纳景:收纳景色。
  • 泥蹒跚:行动迟缓,不灵活。
  • 熠熠:光亮闪烁的样子。
  • 夜阑:夜深。
  • 绝怜:非常怜爱。
  • 风枝鹊:在风中摇曳的树枝上的喜鹊。
  • 清光:月光。
  • 天坛: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这里指高远的地方。

翻译

今年的中秋夜,本应是圆月当空,却不见那如白玉盘般的明月。风神封姨似乎与雷神丰隆有约,故意为难,不让月光洒满人间。仿佛是嫉妒那月宫中的嫦娥,不愿让她的美好照耀大地。积尘掩盖了明亮的月亮,仿佛是舞动的双鸾停止了飞翔。林间的金背蟾蜍,收纳了景色,行动迟缓。相比之下,草根下的萤火虫,在夜深人静时熠熠生辉。非常怜爱那在风中摇曳的树枝上的喜鹊,不知何时才能安稳。叹息自己年老无力,只能戏谑地携带着清冷的月光。期待着来年,能够步履轻盈地登上高远的天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秋夜无月的景象,通过对风神、雷神、嫦娥等神话元素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渴望和对自然现象的无奈。诗中,“封姨约丰隆,苦意相作难”一句,巧妙地将风神与雷神拟人化,赋予他们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性。后文通过对金背蟾蜍和萤火虫的对比,以及对风枝鹊的怜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美的关注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中秋咏月诗。

朱晞颜

元湖州路长兴(今属浙江)人,字景渊。历官瑞州路。城务税课提领。有《瓢泉吟稿》 ► 2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