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 杜甫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沟洫(gōu xù):田间的水道,灌溉系统。
  • 城隅(yú):城墙的角落。
  • 森木:茂密的树木。
  • :一种水生植物,果实可食。
  • :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编织。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深入。
  • 青毡:青色的毡毯,这里可能指旧时的住所或记忆中的场景。

翻译

秋天的水流贯穿了田间的水道,我们在城墙的角落里划着小船。傍晚时分,天气凉爽,我们看着人们在洗马,茂密的树木中蝉声此起彼伏。经过连绵的雨季,菱角已经成熟,而到了八月,蒲草开始荒芜。清晨,当白露降临时,我不禁遥想起旧时的青毡,那记忆中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一个宁静场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变迁。诗中“秋水通沟洫”和“城隅进小船”描绘了水乡的宁静与和谐,而“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则进一步以动衬静,增强了秋日的凉爽与宁静感。后两句通过对菱角成熟和蒲草荒芜的描写,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最后,“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