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

· 杜甫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门: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因有龙门山和香山隔伊水夹峙如门,故名。
  • 横野断:形容龙门山势险峻,横亘于原野之上,如断崖般。
  • 驿树:驿站旁的树木。
  • 气色:气象,景色。
  • 皇居:指帝王的居所,这里指洛阳城。
  • 金银佛寺:装饰华丽、金碧辉煌的佛寺。
  • 时屡改:时间不断变化。
  • 川水:河流,指伊水。
  • 悠哉:悠长,不断流淌的样子。
  • 相阅:相互观看,指人们在征途上相互观察。
  • 征途:旅途。
  • 生涯:人生。

翻译

龙门山横亘于原野之上,如断崖般险峻,驿站旁的树木随着城池的轮廓延伸而出。这里的气象景色与皇城相近,金碧辉煌的佛寺敞开着大门。时光不断流转,而川水依旧悠长流淌。在征途上,人们相互观察,不知人生还能经历几次这样的旅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龙门一带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通过对比时光的变迁与川水的恒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中“龙门横野断”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勾勒出龙门山的险峻,而“驿树出城来”则巧妙地连接了自然与人文,展现了旅途的起点。后两句通过对皇居与佛寺的描绘,进一步以金碧辉煌的意象渲染了洛阳的繁华。结尾处,诗人通过对时光与川水的对比,以及对征途上人们相互观察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旅途艰辛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