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

· 杜甫
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 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鹅费义之墨,貂馀季子裘。 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摇落:指草木凋零。
  • 巫山: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 :傍晚。
  • 寒江:寒冷的江水。
  • 烟尘:战乱的景象。
  • 战鼓: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士兵的鼓声。
  • 风浪:风和浪,比喻艰难困苦。
  • 行舟:航行的船只。
  • 鹅费:指用鹅毛笔写字,比喻文墨之事。
  • 义之墨:指书写正义的文字。
  • 貂馀:貂皮剩余的部分,比喻富贵之后的余裕。
  • 季子裘:季子,指春秋时期的季札,裘指皮衣,比喻富贵。
  • 长怀:长久地怀念。
  • 报明主:报答明君。
  • 卧病:因病卧床。
  • 高秋:深秋。

翻译

草木凋零,巫山在傍晚显得格外凄凉,寒冷的江水向东北流去。 战乱频繁,烟尘中战鼓声声,风浪中航行的船只却很少。 我用鹅毛笔书写正义的文字,却像季札的貂皮衣一样,富贵之后仍有剩余。 我长久地怀念着报答明君,如今却因病卧床,又逢深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深秋巫山的凄凉景象,通过“摇落”、“寒江”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反映了战乱频仍、民生艰难的社会现实。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怀有报国之志,无奈因病而无法实现,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忧国之情。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