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西岛言事

慵拙幸便荒僻地,纵闻猿鸟亦何愁。 偶因药酒欺梅雨,却著寒衣过麦秋。 岁计有馀添橡实,生涯一半在渔舟。 世人若便无知己,应向此溪成白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慵拙(yōng zhuō):懒惰笨拙。
  • 荒僻(huāng pì):偏僻荒凉。
  • 药酒:用药物浸泡的酒。
  • 梅雨: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正值梅子成熟,故称梅雨。
  • 寒衣:指较厚的衣服。
  • 麦秋:指麦子成熟的季节,即农历四、五月。
  • 岁计:一年的生计。
  • 橡实:橡树的果实,可食用。
  • 生涯:生活,生计。
  • 渔舟:渔船。
  • 知己:了解、赏识自己的人。
  • :小河。
  • 白头:指年老。

翻译

我懒惰笨拙,幸好偏爱这荒凉偏僻之地,即使听到猿猴和鸟儿的叫声,也不会感到忧愁。偶然因为药酒而忽略了梅雨季节,却穿上了厚衣服度过麦子成熟的秋天。一年的生计有余,便多采集些橡实,我的生活有一半时间在渔船上度过。如果世人都找不到了解自己的人,他们应该在这条小河边长出白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朱庆馀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的不屑。诗中,“慵拙幸便荒僻地”一句,即表明了诗人对于简朴、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他描述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如“纵闻猿鸟亦何愁”,显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药酒与梅雨、寒衣与麦秋,巧妙地描绘了季节的变迁和生活的简朴。最后两句则带有哲理意味,暗示了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知己的困难,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