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赠孙璐

· 李频
天柱与天目,曾栖绝顶房。 青云求禄晚,白日坐家长。 井气通潮信,窗风引海凉。 平生诗称在,老达亦何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柱:古代神话中的山名,传说为擎天之柱。
  • 天目:山名,位于今浙江省临安市,因山上有两峰,远望如人之双目,故名。
  • :古代官吏的俸给。
  • 潮信:潮水的涨落有定时,故称潮信。
  • 诗称:指诗才受到赞誉。

翻译

天柱山与天目山,曾是绝顶之上的居所。 青云之路求官禄虽晚,但白日里常在家中安坐。 井中的气息与潮汐相通,窗间的风带来海边的凉意。 平生以诗才著称,即使老来通达,又有何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李频在富春江畔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淡漠。诗中“天柱与天目,曾栖绝顶房”展现了诗人曾经的高远志向,而“青云求禄晚,白日坐家长”则透露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