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却接:再次连接,指再次来到。
- 良宵:美好的夜晚。
- 明河:明亮的银河。
- 安禅:安心禅坐,指修行禅定。
-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的第五个节气。
- 抱疾:患病。
- 高秋:深秋。
- 静室:安静的房间,这里指禅房。
- 玄理:深奥的道理,指佛理。
- 白头:指年老。
- 献林果:向僧人献上林中的果实。
- 猕猴:猴子。
翻译
再次来到这美好的夜晚,坐在僧院中,看着银河流转。 在小暑时节安心禅坐,到了深秋却因病而入。 在静谧的禅房中聆听深奥的佛理,深山之中可以让人白头。 每天向僧人献上林中的果实,我也想学习猴子那样自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暮秋时节再次访问山中僧院的情景。诗中,“明河几转流”一句,以银河流转喻示时间的流逝,增添了诗的意境美。后两句“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以猕猴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