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朝廷防盗贼,供给悯诛求。
下诏选郎署,传声能典州。
苍生今日困,天子向时忧。
井屋有烟起,疮痍无血流。
壤歌唯海甸,画角自山楼。
白发寐常早,荒榛农复秋。
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
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
尘生彤管笔,寒腻黑貂裘。
高义终焉在,斯文去矣休。
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林热鸟开口,江浑鱼掉头。
尉佗虽北拜,太史尚南留。
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九重思谏诤,八极念怀柔。
徙倚瞻王室,从容仰庙谋。
故人持雅论,绝塞豁穷愁。
复见陶唐理,甘为汗漫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供给:指朝廷对百姓的赋税征收。
- 悯诛求:同情百姓因赋税而受的苦难。
- 郎署:古代官署名,指郎官的办公地点。
- 传声:传达命令。
- 典州:管理州郡。
- 井屋:指百姓的居所。
- 疮痍:创伤,比喻战乱后的景象。
- 壤歌:指民间的歌曲。
-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用以发号施令。
- 荒榛:荒芜的丛林。
- 解龟:指解除官职。
- 踰卧辙:比喻艰难地行走。
- 遣骑:派遣骑兵。
- 扁舟:小船。
- 徐榻:指徐州的床榻,比喻安逸的生活。
- 颍川:地名,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
- 彤管笔:红色的笔,指官吏的笔。
- 黑貂裘:黑色的貂皮大衣,象征富贵。
- 高义:高尚的品德。
-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
- 雨散:比喻离别。
- 云浮:比喻行踪不定。
- 尉佗:古代南越国的君主。
- 太史:古代官职,负责记录历史。
- 徙倚:徘徊。
- 庙谋:指朝廷的谋划。
- 雅论:高雅的言论。
- 绝塞:边塞的尽头。
- 陶唐理:指古代的治国理念。
- 汗漫游:无目的的漫游。
翻译
朝廷为了防止盗贼,对百姓征收赋税,同情他们因此受的苦难。皇帝下诏选拔官员,传达命令让他们管理州郡。百姓今天困苦,天子也为此忧虑。百姓的居所有烟火升起,战乱后的创伤没有血流。民间的歌曲只在海边传唱,军中的号角在山楼响起。白发人常常早睡,荒芜的丛林中农事又到秋天。解除官职后艰难地行走,派遣骑兵寻找小船。徐州的床榻不知疲倦,颍川如何回报。尘土覆盖了红色的笔,寒冷使黑色的貂皮大衣变得油腻。高尚的品德永远存在,文化却要离去了。别离如同雨散,行踪各自如云浮。林中热得鸟儿开口,江水浑浊鱼儿掉头。尉佗虽然向北拜,太史却还在南方停留。军旅应该都已休止,全国的地区都要收回。皇帝思考谏言,全国都在考虑怀柔政策。徘徊中瞻望王室,从容地仰望朝廷的谋划。故人持有高雅的言论,边塞的尽头豁然开朗。再次见到古代的治国理念,甘愿无目的地漫游。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反思和对友人王信州北归的深情送别。诗中,杜甫通过对朝廷政策的批评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展现了他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通过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史”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