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梓州

· 杜甫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 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野亭:野外的亭子。
  • 玉盘:形容盘子精美如玉。
  • 锦席:华美的席子。
  • 高云凉:高高的云层带来凉意。
  • 行酒:敬酒。
  • 赋诗:作诗。
  • 殊未央:还没有结束。
  • 衰老:年老体衰。
  • 贤声:美好的名声。
  • 辉光:光辉。
  • 预传:预先传出的消息。
  • 籍籍:形容名声大。
  • 新京尹:新任的京城长官。
  • 青史:史书。
  • 数赵张:列举赵、张等历史人物。

翻译

秋天的野外亭子里,千棵橘树散发着香气,玉制的盘子和华丽的席子在凉爽的高云下显得格外高贵。主人送别客人时做了些什么呢?他们一边敬酒一边作诗,活动还没有结束。年老体衰的我应该很难承受离别的痛苦,但这位客人的美好名声将随着他的离去而更加光辉。预先传出的消息说,新任的京城长官名声很大,史书上无需再列举赵、张等历史人物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野亭中的离别场景,通过“千橘香”、“玉盘锦席”等意象展现了场面的华美与凉爽。诗中“行酒赋诗殊未央”表达了主人与客人间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自己的衰老与客人的光辉前程,以及新京尹的声名,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时代英雄的赞颂。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