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登四

·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阒寂(qù jì):寂静无声。
  • 从容:此处指自在、不紧张的状态。
  • (yōng):懒散,无精打采。

翻译

傍晚时分,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上,面对着雪峰。僧人来了,却不言语,只是自顾自地敲响了钟声。孤城在夕阳的映照下,红色渐渐收敛;靠近市集的地方,浮动的烟雾呈现出浓重的翠绿色。我因多病而常常感到孤独和愁苦,周围一片寂静。即使与故人相见,也难以保持从容自在。我知道你因为苦苦思索诗句而显得消瘦,对交游和世间万事都显得懒散无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登高所见所感。诗中,“暮倚高楼对雪峰”一句,即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孤独的画面。僧人的到来和钟声的响起,增添了一丝超脱尘世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孤城和市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世事的疏离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因诗而瘦的同情,以及对纷繁世事的淡漠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