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忠王挽词三首

同盟会五月,归葬出三条。 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 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 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同盟:指共同盟誓的朋友或团体。
  • 归葬:指将遗体运回故乡安葬。
  • 三条:指长安城外的三条主要道路,这里象征着归途。
  • 咸阳树:咸阳是秦朝的都城,这里泛指长安附近的树木。
  • 渭水桥:渭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长安,桥指连接两岸的桥梁。
  • 朱鹭:一种鸟,这里可能指红色的鸟,象征着吉祥或哀伤。
  • 紫骝:紫色的骏马,常用来形容英俊的坐骑。
  • 泉台:指墓地,阴间。
  • 玉箫: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象征着音乐和欢乐。

翻译

我们曾共同盟誓,五月时你归葬故乡,穿越长安城外的三条大道。 日光黯淡,咸阳的树木显得凄凉,天寒地冻,渭水桥上寒风凛冽。 稍稍看见红色的鸟儿旋转飞翔,还能辨认出那紫色的骏马依旧骄傲。 寂静的墓地中充满了遗憾,从此以后,玉箫的声音也停止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哀悼之情。通过“同盟会五月”和“归葬出三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逝世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归葬的描述。诗中的“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以景寓情,渲染了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后两句“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则通过动物的形象,隐喻了生命的无常和逝者的英姿。最后,“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无尽思念和对其生前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终结的无奈和哀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