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 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 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 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 愿以有漏躯,聿薰无生慧。 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闲细。 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 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 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何辞禦魑魅,自可乘炎疠。 回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 不作离别苦,归期多年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谪居:被贬谪居住。
  • :逃亡,这里指被贬谪。
  • 炎壑:炎热的山谷。
  • :miǎo,形容水广阔无边。
  • 不系:没有系住的,比喻漂泊无定。
  • 流目:放眼远望。
  •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这里指春天。
  • 虹饮:虹吸,形容虹吸水的样子。
  • 江皋:江边的高地。
  • :jì,雨后天晴。
  • 石囷:石制的圆形谷仓,这里形容山峰形状。
  • 穷攀越:尽力攀登越过。
  • 沿济:沿着水流前行。
  • 韶阳:韶州,今广东韶关。
  • 躬诣:亲自拜访。
  • 洗虑:洗涤心灵,净化思绪。
  • 宾空寂:迎接空寂,指修行。
  • 焚香:烧香,常用于宗教仪式。
  • 精誓:虔诚的誓言。
  • 有漏躯:有缺陷的身体,指凡人的身体。
  • 聿薰:熏陶,培养。
  • 无生慧:无生的智慧,佛教中指超越生死的智慧。
  • 冲旷:宽广深远。
  • 心源:心灵的本源。
  • 闲细:宁静而细致。
  • 游道:游历修行之路。
  • 回晚计:晚年才有的打算。
  • 舍法:舍弃佛法。
  • 摈落:抛弃。
  • 文史艺:文学、历史和艺术。
  • 坐禅:静坐冥想,佛教修行方式。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
  • 寻异:寻找奇异之处。
  • 穷海裔:到海的尽头。
  • 禦魑魅:抵御妖魔鬼怪。
  • 乘炎疠:利用炎热的疾病。
  • 云林:云雾缭绕的树林。
  • 浩亏蔽:广阔而模糊不清。
  • 离别苦:离别的痛苦。
  • 归期:回家的日期。
  • 多年岁:很多年。

翻译

被贬谪居住在炎热的山谷,孤帆漂泊无定。 离家万里之外,放眼望去是春天的景色。 山馆的清晨猿猴啼叫,虹吸水的样子在江边高地雨后天晴时出现。 湘江岸边的竹林和泉水幽静,衡山峰的石囷形状闭合。 尽力攀登越过山岭,沿着水流极力前行。 我的师傅在韶州,我很高兴能亲自拜访。 洗涤心灵,迎接空寂,烧香发下虔诚的誓言。 愿意以有缺陷的身体,熏陶培养超越生死的智慧。 物质的用处越来越宽广深远,心灵的本源越来越宁静而细致。 我获得了这条修行之路,晚年才有的打算。 宗师舍弃了佛法,抛弃了文学、历史和艺术。 在罗浮山中静坐冥想,寻找奇异之处直到海的尽头。 何须担心抵御妖魔鬼怪,自可利用炎热的疾病。 回首望向旧乡,云雾缭绕的树林广阔而模糊不清。 不提离别的痛苦,回家的日期已经很多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宋之问被贬谪至衡阳,前往韶州拜访能禅师的旅途经历和内心感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炎热的山谷、孤帆、猿啼、虹饮等,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同时,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和对修行生活的渴望,通过“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等句,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