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丹徒见赠之作
镇吴称奥里,试剧仰通才。
近挹人披雾,遥闻境震雷。
一朝逢解榻,累日共衔杯。
连辔登山尽,浮舟望海回。
以予惭拙宦,期子遇良媒。
赠曲南凫断,征途北雁催。
更怜江上月,还入镜中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酬:答谢,回赠。
- 丹徒: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
- 镇吴:指镇守吴地,即江南一带。
- 奥里:深奥之处,指学问或技艺的高深。
- 试剧:尝试做大事。
- 通才:博学多才的人。
- 挹(yì):汲取,引申为接近。
- 披雾:比喻消除迷惑,看清真相。
- 震雷:响亮的雷声,比喻声势浩大。
- 解榻:指解开床榻,准备休息,比喻得到安顿。
- 衔杯:指饮酒。
- 连辔:指骑马同行。
- 拙宦:自谦之词,指自己不善于做官。
- 良媒:好的媒介,比喻好的机遇或帮助。
- 赠曲:赠送的曲子,这里指诗文。
- 南凫:指南方的野鸭,比喻离别的情景。
- 北雁:北方的雁,常用来象征离别或书信。
- 镜中开:比喻水中月影,美丽而虚幻。
翻译
答谢李丹徒赠诗之作 镇守吴地,自称为深奥之处的学者,尝试做大事时仰慕博学多才的人。 近处与人交流,如拨开迷雾见真相,远处听闻声势如雷。 一旦得到安顿,连日来共同饮酒。 骑马同行登山,乘舟望海归来。 我自愧不善于做官,期待你遇到好的机遇。 赠送的诗文如南方的野鸭断绝,征途上的北雁催促。 更爱江上的月光,映入水中如镜中花开。
赏析
这首诗是宋之问答谢李丹徒赠诗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李丹徒的敬仰和对自己官场生涯的自谦。诗中通过“镇吴”、“试剧”等词语展现了作者的抱负和追求,而“解榻”、“衔杯”则描绘了两人相聚的愉快时光。末句以江月入镜的意象,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隐含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