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上逢同年崔八

· 李频
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 偶先托质逢知己,独未还家作旅人。 世上路岐何缭绕,空中光景自逡巡。 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上:汉水之上,泛指汉水流域。
  • 同年:科举考试中同科考中的人。
  • 帝里: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 离秦:离开秦地,秦指长安一带。
  • 托质:依托,依靠。
  • 知己:彼此了解、情谊深厚的朋友。
  • 路岐:岔路,比喻人生的选择和分岔。
  • 缭绕:环绕,盘旋。
  • 空中光景:天空中变幻的景象,比喻时光的流逝。
  • 逡巡:徘徊,犹豫。
  • 年少身:年轻的身体,指青春年华。

翻译

去年春天,我曾在京城游玩,杏花盛开后各自离开了秦地。 偶然间我找到了依托,遇到了知己,而我自己却还未归家,成了旅人。 世间的道路多么曲折环绕,天空中变幻的景象似乎在徘徊犹豫。 每次相见后都是别离,我们还能拥有多少青春年华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离别的感慨。诗中,“去岁曾游帝里春”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隐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世上路岐何缭绕”则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复杂多变。末句“能得几时年少身”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无奈和哀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感悟。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