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愁二首

· 杜甫
久客宜旋旆,兴王未息戈。 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 百万传深入,寰区望匪它。 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旋旆(xuán pèi):回师,撤军。
  • 兴王:指发动战争的君王。
  • 息戈:停止战争。
  • 蜀星:指蜀地的星星。
  • 阴见:隐约可见。
  • 寰区:指天下。
  • 望匪它:期望不是别的,即期望和平。
  • 司徒:古代官职,这里指李光弼,当时为司徒。
  • 燕赵:古代国名,指河北一带。
  • 收取:收复。
  • 旧山河:指失去的国土。

翻译

长期客居他乡应该撤军回师,但战争的君王还未停止征战。 蜀地的星星在阴天很少见到,而江边的雨夜却常常听到。 百万大军传说已深入敌境,天下人都期望的不是别的,只是和平。 司徒李光弼正下令燕赵之地,收复我们失去的国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战乱时期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比蜀地星星的稀少和江雨夜的频繁,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带来的不安与苦难。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结束战争的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