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杜山人弹胡笳

· 戎昱
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杜君少与山人友,山人没来今已久。 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杜陵攻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 座中为我奏此曲,满堂萧飋如穷边。第一第二拍,泪尽蛾眉没蕃客。 更闻出塞入塞声,穹庐毡帐难为情。胡天雨雪四时下,五月不曾芳草生。 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 回鹘数年收洛阳,洛阳士女皆驱将。岂无父母与兄弟,闻此哀情皆断肠。 杜陵先生證此道,沈家祝家皆绝倒。如今世上雅风衰,若个深知此声好。 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今朝促轸为君奏,不向俗流传此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绿琴:指古琴。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 杜陵:地名,今陕西西安东南,杜甫的祖籍。
  • 庭兰:指杜山人的名字。
  • :去世。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音乐上的理解者。
  • 攻琴:精通琴艺。
  • 穹庐:蒙古包。
  • 毡帐:用毡子搭成的帐篷。
  • 胡天:指北方边疆的天空。
  • 促轸:紧弦,指调弦。
  • 宫徵:古代五音中的两个音,这里指音乐的调式变化。
  • 回鹘:古代民族名,主要分布在今新疆一带。
  • 沈家祝家:指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 绝倒:极度赞赏。
  • 雅风:高雅的音乐风格。
  • 促轸:调紧琴弦。

翻译

谁能巧妙地弹奏绿琴和胡笳?山人杜陵名叫庭兰。杜君年轻时与山人交好,山人去世已久。当时国内寻求知音,嘱咐胡笳传到你手中。杜陵精通琴艺四十年,琴声的美妙在于音而非弦。座中为我演奏这首曲子,满堂的气氛如同边疆的荒凉。第一第二拍,泪水尽流,如同被蕃人俘虏的客人。再听出塞入塞的声响,蒙古包和毡帐都难以表达这种情感。北方边疆时常下雪,五月还未见芳草生长。片刻间调弦变换宫徵,一声悲一声喜。南望汉月双眼明亮,回头看胡儿心中已死。回鹘几年后收复洛阳,洛阳的士女都被驱赶。难道他们没有父母兄弟,听到这哀情都心碎。杜陵先生证明了这一点,沈家祝家都极度赞赏。如今世上高雅音乐风气衰落,若有人深知这音乐的美妙。世上人爱筝不爱琴,说明这曲调难以找到知音。今朝我调紧琴弦为你演奏,不向俗世流传这份心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山人弹奏胡笳的情景,通过音乐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边疆生活的描绘。诗中,“绿琴胡笳”与“琴声在音不在弦”体现了音乐的深邃与内涵,而“泪尽蛾眉没蕃客”与“穹庐毡帐难为情”则生动地表达了边塞的悲凉与无奈。诗人通过对音乐的赞美,表达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对世俗的不妥协,展现了音乐与情感的深刻联系。

戎昱

戎昱(róngyù),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1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