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 杜甫
宠渥徵黄渐,权宜借寇频。 湖南安背水,峡内忆行春。 王室仍多故,苍生倚大臣。 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宠渥(chǒng wò):指皇帝的恩宠和赏赐。
  • 徵黄:指征召黄门侍郎,即皇帝的近臣。
  • 权宜:指因时制宜的权变措施。
  • 借寇:指借用寇准的才能,寇准是唐代著名政治家。
  • 背水:比喻处于绝境,只能向前,不能后退。
  • 行春:指巡视春耕,这里比喻治理地方。
  • 徐孺子:东汉时期的隐士,这里比喻贤人。

翻译

皇帝的恩宠和赏赐逐渐显现,因时制宜地频繁借用寇准的才能。 湖南之地安定如背水一战,而峡内则怀念你治理时的春意盎然。 王室依然多事之秋,百姓依赖着大臣的智慧。 愿你带着徐孺子般的贤德,处处期待遇到更高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赠送给即将赴任湖南的韦中丞的。诗中,杜甫表达了对韦中丞的期望和祝福。诗的前两句提到了皇帝对韦中丞的宠信和他在政治上的权宜之计,显示了韦中丞的重要地位和能力。后两句则描绘了湖南的安定和峡内的春意,暗喻韦中丞的治理将带来繁荣和希望。最后两句则寄托了对韦中丞的深切期望,希望他能像徐孺子一样,处处遇到贤才,共同辅佐国家。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杜甫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韦中丞的深厚情谊。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