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
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
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
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
欧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
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
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屯:地名,位于长江北岸。
- 百顷:形容土地广阔,一百顷相当于一万亩。
- 平若案:平坦如桌面。
- 青稻:指绿色的稻谷。
- 千畦:形容田地众多,一畦等于一亩。
- 碧泉:清澈的泉水。
- 插秧:种植水稻的过程。
- 引溜:引导水流。
- 溉灌:灌溉。
- 决渠:开挖水渠。
- 断岸:水渠的岸边。
- 公私:公共和私人。
- 地著:固定的地方。
- 浸润:水分充足。
- 主守:负责管理的人。
- 家臣:家中的仆人或管理者。
- 分明:清晰可见。
- 溪伴:溪边的景色。
- 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 炯翠羽:明亮的绿色羽毛,比喻稻叶。
- 剡剡:闪烁的样子。
- 银汉:银河,比喻水光闪烁。
- 欧鸟:水鸟。
- 镜里来:比喻水面的平静如镜。
- 关山:关隘和山岭,泛指边远地区。
- 秋菰:秋季的菰米。
- 黑米:菰米成熟后的颜色。
- 精凿:精细加工。
- 白粲:白色的精米。
- 玉粒:形容米粒晶莹如玉。
- 红鲜:指新鲜的红米。
- 任霞散:像霞光一样散开。
- 旅食:旅途中的食物。
- 作苦:辛苦劳作。
- 壮观:宏伟的景象。
- 遗穗:收割后遗留的稻穗。
- 滋蔓:生长蔓延。
翻译
东屯位于大江北岸,土地广阔平坦如桌面。六月时,绿色的稻谷茂盛,千亩田地中清澈的泉水四处流淌。插秧工作刚刚结束,现在需要引导水流进行灌溉。我前往方塘,开挖水渠于岸边。无论是公共还是私人土地,都得到了充足的水分,不再担心天旱。负责管理的人询问家中的仆人,清晰地看到了溪边的景色。茂盛的稻叶如明亮的绿色羽毛,水光闪烁如同银河。水鸟从平静如镜的水面飞来,边远地区的关山在云边可见。秋季的菰米成熟后变成黑色,精米经过精细加工变得洁白。早晨的炊烟中,晶莹如玉的米粒和新鲜的红米像霞光一样散开。尽管旅途中的食物需要增添,但辛苦劳作是为了期待宏伟的收获。收割后遗留的稻穗将分给众多人,我的仓库也准备好了,以防生长蔓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屯稻田的丰收景象和农事活动的繁忙。杜甫通过对稻田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农耕的辛勤。诗中“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等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结尾处提到“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也表达了对未来可能的困难的预防意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现实关怀和责任感。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