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阆中

· 杜甫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阆中:地名,今四川省阆中市。
  • 溪行:沿着溪流行走。
  • 村坞:村庄。
  • 萧萧:形容风声。
  • 拂地:掠过地面。
  • 惨惨:形容天色阴沉。
  • 归意速:归家的意愿迫切。
  • 锦石:美丽的石头。
  • 避地:寻找避难之地。

翻译

前方有毒蛇,后方有猛虎,沿着溪流行走一整天也见不到一个村庄。江边的风声萧萧,云层低垂掠过地面,山中的树木在阴沉的天色下显得凄凉,天似乎快要下雨了。女儿病了,妻子忧心忡忡,我归家的意愿非常迫切,秋天的花朵和美丽的石头谁还有心思去数呢。离家已经三个月,才收到一封家书,不知何时才能找到一个避难之地,免去这无边的愁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旅途中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焦虑。诗中通过“前有毒蛇后猛虎”和“溪行尽日无村坞”等句,生动地表现了旅途的险恶和孤独。后半部分则通过“女病妻忧”和“避地何时免愁苦”等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牵挂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