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 杜甫
去水绝还波,泄云无定姿。 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离别重相逢,偶然岂定期。 送子清秋暮,风物长年悲。 豪俊贵勋业,邦家频出师。 相公镇梁益,军事无孑遗。 解榻再见今,用才复择谁。 况子已高位,为郡得固辞。 难拒供给费,慎哀渔夺私。 干戈未甚息,纪纲正所持。 泛舟巨石横,登陆草露滋。 山门日易久,当念居者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泄云:飘散的云。泄,散失。
  • 风物:风光景物,也指社会风俗。
  • 孑遗:遗留,剩余。
  • 解榻:解开行囊,指留宿或接待。榻,床。
  • 渔夺:掠夺,侵占。
  • 纪纲:法度,秩序。
  • 干戈:古代兵器,比喻战争或动乱。
  • 居者:居住的人,这里指留在家乡的人。

翻译

水流绝不会回流,飘散的云也没有固定的姿态。人生在世,聚散无常,也是短暂的。离别后重逢,这种偶然性又怎能预料?在清秋的傍晚送别你,风光景物总是让人长久地感到悲伤。豪杰俊才追求功业,国家频繁出兵征战。相公镇守梁益,军事上不留余力。解开行囊再次相见,用才之人又该选择谁呢?何况你已身居高位,作为郡守不应轻易辞职。难以拒绝供给的费用,但要慎重避免掠夺私利。战争尚未完全平息,法度秩序正是我们所要坚持的。乘船时巨石横亘,登陆时草上露水湿润。山门的日子容易流逝,应当念及留在家乡的人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送别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人生聚散无常、离别重逢的无奈与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去水绝还波”、“泄云无定姿”,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诗中还透露出对国家战乱和政治现实的关切,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和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