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献纳使

· 杜甫
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 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 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 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献纳使:唐代官名,负责向皇帝进献奏章。
  • 献纳司:负责献纳事务的官署。
  • 雨露边:比喻皇帝的恩泽。
  • 地分清切:指官职地位清晰明确。
  • 舍人:唐代官名,指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
  • 退食:指官员下班后回家用餐。
  • 封事:密封的奏章。
  • 开函:打开信函。
  • 御筵:皇帝的宴席。
  • 晓漏:早晨的漏刻,古代计时器。
  • 追飞:迅速传递。
  • 青琐闼:指宫门,因门上刻有青色连环纹而得名。
  • 白云篇:指高雅的文学作品。
  • 扬雄:西汉文学家,曾作《河东赋》。
  • 河东赋:扬雄的作品,这里指代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 吹嘘:这里指推荐、赞扬。
  • 送上天:比喻将作品或建议呈给皇帝。

翻译

献纳使在皇恩浩荡的官署中,职责分明,任用才贤。 中书舍人下班后收取密封的奏章,宫女打开信函接近皇帝的宴席。 清晨的漏声中,奏章迅速传递至宫门,晴朗的窗前,检查着高雅的文学作品。 扬雄还有《河东赋》那样的杰作,只待有人推荐,将其呈献给皇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献纳使的日常工作场景,展现了其职责的重要性和对才贤的重视。诗中通过“雨露边”、“地分清切”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皇帝的恩泽和官职的明确。后文通过“晓漏追飞”、“晴窗点检”等生动细节,展现了工作的繁忙与文学的雅致。结尾以扬雄的《河东赋》为例,表达了对于优秀作品被皇帝赏识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献纳使的职责,也表达了对文学成就的推崇。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