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琵琶三首

掩抑危弦咽又通,朔云边月想朦胧。 当时谁佩将军印,长使蛾眉怨不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掩抑:形容琵琶声低沉、压抑。
  • 危弦:紧张的弦,指琵琶的高音弦。
  • 朔云边月:北方的云和边疆的月亮,指边塞的景象。
  •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 蛾眉:古代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翻译

琵琶声低沉压抑,时而哽咽又时而通达,北方的云和边疆的月亮仿佛在朦胧中闪现。那时是谁佩戴着将军的印信,长久地让那美丽的女子怨恨不已,无法穷尽。

赏析

这首诗通过琵琶的音乐形象,勾画出一幅边塞的苍凉景象和女子的无尽哀怨。首句以“掩抑危弦”形容琵琶声,传达出一种压抑而悲凉的情感。第二句“朔云边月想朦胧”则进一步以边塞的自然景象来烘托这种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后两句则通过将军与蛾眉的对比,表达了女子对远征将军的思念与怨恨,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羊士谔

羊士谔

唐河南洛阳人,字谏卿。德宗贞元元年进士。顺宗时累迁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宪宗元和初擢为监察御史。坐诬论李吉甫,出为资州刺史。工诗,以典重称。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