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寻崔戢李封

· 杜甫
朝光入瓮牖,尸寝惊敝裘。 起行视天宇,春气渐和柔。 兴来不暇懒,今晨梳我头。 出门无所待,徒步觉自由。 杖藜复恣意,免值公与侯。 晚定崔李交,会心真罕俦。 每过得酒倾,二宅可淹留。 喜结仁里欢,况因令节求。 李生园欲荒,旧竹颇修修。 引客看埽除,随时成献酬。 崔侯初筵色,已畏空尊愁。 未知天下士,至性有此不。 草牙既青出,蜂声亦暖游。 思见农器陈,何当甲兵休。 上古葛天民,不贻黄屋忧。 至今阮籍等,熟醉为身谋。 威凤高其翔,长鲸吞九洲。 地轴为之翻,百川昔乱流。 当歌欲一放,泪下恐莫收。 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瓮牖(wèng yǒu):用破瓮做的窗户,形容贫穷。
  • 敝裘:破旧的皮衣。
  • 杖藜:拄着藜杖,一种拐杖。
  • 恣意:任意,随意。
  • 罕俦:少有的同伴。
  • 淹留:停留,逗留。
  • 仁里:仁爱的地方,指好邻居。
  • 修修:整齐,有条理。
  • 埽除:打扫。
  • 献酬:互相敬酒。
  • 黄屋:古代帝王的马车,借指帝王。
  •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醉酒避世著称。
  • 威凤:指凤凰,比喻贤才。
  • 长鲸:比喻巨大的力量。
  • 地轴:比喻国家的根本。
  • 浊醪(zhuó láo):浊酒,指未过滤的酒。

翻译

早晨的阳光照进破旧的瓮窗,我惊醒于破旧的皮衣中。起身望向天空,春天的气息渐渐变得和煦。兴致一来,我不再懒惰,今天早晨梳理了头发。出门无所期待,步行感到自由。拄着藜杖随意行走,避免了遇到公侯的尴尬。晚上与崔戢和李封定交,真心感到这样的朋友难得。每次去都能畅饮,他们的家可以逗留。喜欢这里的邻里欢乐,何况是因为节日而相聚。李生的园子快要荒废,但旧竹依然整齐。引导客人看打扫,随时可以互相敬酒。崔侯初次宴会的神色,已显得忧愁于空杯。不知天下士人,是否有如此真性情。草芽已经青翠,蜂声也在温暖中游荡。想见到农具陈列,何时才能停止战争。古代的葛天氏之民,不会给帝王带来忧虑。至今阮籍等人,熟醉为自己谋划。凤凰高飞,长鲸吞噬九州。地轴因此翻转,百川曾经乱流。当歌想要放声,泪水落下恐怕难以收回。浊酒有其妙理,或许能慰藉沉浮不定的人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春天早晨的所感所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对友人交往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动荡的忧虑。诗中,杜甫以朴素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对农具和战争的对比,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