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致仕沈彬郎中游茅山

挂却朝冠披鹤氅,羽人相伴恣遨游。 忽因风月思茅岭,便挈琴樽上叶舟。 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 华阳洞府年光永,莫向仙乡拟驻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挂却朝冠:脱下官帽,指辞去官职。
  • 鹤氅:用鹤羽制成的外衣,常指道士的服装。
  • 羽人:神话中的飞仙,这里指道士。
  • 恣遨游:尽情地游玩。
  • 风月:指自然景色。
  • 茅岭:即茅山,道教名山之一。
  • :携带。
  • 琴樽:琴与酒,泛指文人雅士的娱乐用品。
  • 叶舟:小船。
  • 海门:地名,位于江苏省,靠近长江口。
  • 华阳洞府:指茅山上的道观,道教圣地。
  • 年光永:时光永恒。
  • 仙乡:指仙人居住的地方,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翻译

脱下官帽,披上道士的鹤氅,与飞仙般的道士一同尽情游玩。忽然因思念茅山的风景,便带着琴与酒登上小船前往。在野外的寺庙住宿时,梦中的灵魂感到清冷;在海门吟诗时,眼前是秋天的水云景色。茅山上的道观里,时光似乎永恒,但不要期望在仙人的乡土停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辞官的士人沈彬,在茅山寻仙访道的情景。诗中,“挂却朝冠披鹤氅”形象地表达了沈彬脱离尘世,追求道家生活的决心。后文通过“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等句,展现了沈彬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自然美景的沉醉。结尾的“华阳洞府年光永,莫向仙乡拟驻留”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但又清醒认识到仙境不可留的哲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

李中

五代时南唐陇西人,字有中。为淦阳宰。工诗文,有《碧云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