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所知

孤琴尘翳剑慵磨,自顾泥蟠欲奈何。 千里交亲消息断,一庭风雨梦魂多。 题桥未展相如志,叩角谁怜宁戚歌。 唯赖明公怜道在,敢携蓑笠钓烟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琴:孤独的琴,指无人共赏的音乐。
  • 尘翳:被灰尘覆盖,比喻被遗忘或忽视。
  • 泥蟠:泥中蟠曲,比喻处境困顿。
  • 交亲:亲友。
  • 题桥:指司马相如题桥的典故,表示有志未遂。
  •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
  • 叩角:敲击牛角,指宁戚叩角而歌的典故,表示怀才不遇。
  • 宁戚歌:宁戚是春秋时期的人,因贫困而叩牛角唱歌,被齐桓公听到后重用。
  • 明公:对有地位、有才德的人的尊称。
  • 蓑笠:蓑衣和斗笠,渔夫的装束。

翻译

孤独的琴被尘埃覆盖,剑也懒得磨砺,自我反省,困顿如泥中蟠曲,又能如何? 千里之外的亲友音信全无,庭院中的风雨让我梦中多有思绪。 题写桥梁,未能展现司马相如的志向,敲击牛角,又有谁怜悯宁戚的歌声? 唯有依赖明智的您怜悯我这微不足道的道义,我敢带着蓑衣斗笠去垂钓烟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李中在困顿中的自省与对未来的渴望。诗中,“孤琴尘翳剑慵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而“千里交亲消息断”则加深了这种孤立无援的感觉。通过“题桥未展相如志,叩角谁怜宁戚歌”的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却未得重用的苦闷。最后,作者寄希望于“明公”的理解与帮助,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依赖。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五代十国时期文人的心境与境遇。

李中

五代时南唐陇西人,字有中。为淦阳宰。工诗文,有《碧云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