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
减米散同舟,路难恩共济。 向来云涛盘,众力亦不细。 呀坑瞥眼过,飞橹本无蒂。 得失瞬息间,致远宜恐泥。 百虑视安危,分明曩贤计。 兹理庶可广,拳拳期勿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减米散同舟:在同一条船上减少米粮,比喻在困难时共同分担。
  • 恩共济:恩惠和帮助共同渡过难关。
  • 云涛盘:形容波涛汹涌,如云般翻滚。
  • 呀坑:险峻的坑谷。
  • 瞥眼过:一瞥之间就过去了,形容速度快。
  • 飞橹:快速划动的桨,比喻快速前进。
  • 无蒂:没有根基,比喻不稳定。
  • 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 恐泥:担心停滞不前。
  • 百虑:各种考虑。
  • 视安危:看待安全和危险。
  • 曩贤计:古代贤人的策略。
  • 拳拳:诚恳的样子。
  • 勿替:不要放弃。

翻译

在同一条船上减少米粮,共同面对困难时,恩惠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 往日的云涛汹涌,众人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险峻的坑谷一瞥之间就过去了,快速划动的桨没有根基,不稳定。 得失在瞬息之间,追求远大的目标时,担心会停滞不前。 各种考虑中,看待安全和危险的态度,分明是古代贤人的策略。 这样的道理可以广泛应用,诚恳地希望不要放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在困难时期,人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诗中“减米散同舟”和“恩共济”强调了共同分担和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在追求远大目标的过程中,要警惕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应轻视任何细节。最后,诗人鼓励人们坚持古代贤人的智慧和策略,不要放弃追求和努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团结协作和坚持不懈精神的推崇。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