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滪堆

· 杜甫
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 沈牛荅云雨,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滟滪堆(yàn yù duī):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瞿塘峡口的一块巨石,是古代航运的一大障碍。
  • 沈牛:指沉没的牛,比喻水中的障碍物。
  • 荅云雨:应对云雨,形容水势汹涌。
  • 如马戒舟航:比喻水流湍急,如同马奔腾,警示船只小心航行。
  • 倾覆:翻覆,指船只翻覆的危险。
  • 混茫:混沌不明,形容水势浩大,难以捉摸。
  • 干戈:原指兵器,这里比喻战乱。
  • 解缆:解开缆绳,指船只起航。
  • 垂堂:指家中,比喻安全之地。

翻译

巨大的滟滪堆矗立在江水中央,即使在寒冷的江水中也显得格外突出。沉没的牛仿佛在应对着汹涌的云雨,水流湍急如同奔腾的马,警示着船只小心航行。天意似乎注定了这里的危险,神力使得水势浩大,难以捉摸。在战乱中,船只连绵不断地解缆起航,行进中的人们无不怀念着家中的安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滟滪堆的险峻和江水的汹涌,通过“沈牛荅云雨”和“如马戒舟航”等生动比喻,传达了航行的艰险。诗中“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表达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最后两句“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则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全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对自然和时局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