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于生入蜀

· 李频
家吴闻入蜀,道路颇乖离。 一第何多难,都城可少知。 江山非久适,命数未终奇。 况又将冤抱,经春杜魄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乖离:分离,背离。
  • 一第:指科举考试的第一名,这里泛指考试。
  • 命数:命运。
  • :不寻常,特殊。
  • 冤抱:怀有冤屈。
  • 杜魄:杜鹃鸟,传说中是蜀地的鸟,这里比喻思念之情。

翻译

听说你从家乡吴地前往蜀地,道路上的分离颇让人感伤。 考试之路何其艰难,都城之中也少有知己。 江山虽美,但并非长久适宜之地,命运的安排尚未到尽头,仍显特殊。 何况你还怀有冤屈,如同杜鹃鸟随着春天归来,思念之情随你同行。

赏析

这首诗是李频送别友人于生入蜀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命运的关切。诗中“家吴闻入蜀”直接点明了友人的行程,而“道路颇乖离”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伤。后文通过对考试艰难、都城少知己、江山非久适等现实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最后以“冤抱”和“杜魄随”作结,既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