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五首

· 杜甫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洛阳宫殿化为烽:洛阳的宫殿被战火焚毁。
  • 休道秦关百二重:不要说秦地的关隘有百二重,意指秦地险要。
  • 沧海未全归禹贡:沧海之地尚未完全归入大禹划分的九州贡赋体系。
  • 蓟门何处尽尧封:蓟门(今北京一带)的地区还未完全纳入尧的封地。
  • 朝廷衮职虽多预:朝廷中的高官虽然很多。
  • 天下军储不自供:国家的军需储备不能自给自足。
  • 稍喜临边王相国:稍微高兴的是,边疆的国王和宰相。
  • 肯销金甲事春农:愿意放下兵器,从事春耕。

翻译

洛阳的宫殿已被战火焚毁,不要再说秦地的关隘多么险要。沧海之地还未完全归入大禹的九州贡赋体系,蓟门地区也未完全纳入尧的封地。朝廷中的高官虽多,但国家的军需储备却不能自给自足。稍微让人高兴的是,边疆的国王和宰相愿意放下兵器,去从事春耕。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对当时国家局势的忧虑。诗中,“洛阳宫殿化为烽”描绘了战乱的惨状,而“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则表达了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关切。后两句“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则透露出对和平与生产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