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阁夜

·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恍惚(huǎng hū):形容心神不定,模糊不清。
  • 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等弯曲而长。
  • 山虚:山中空旷。
  • 击柝(tuò):敲打木梆,古代用于守夜报时。
  • 无衣:没有衣服穿,形容贫穷。
  • 时危:时局危险。
  • 盗贼:指当时的叛乱分子或强盗。

翻译

心神不宁地感受到寒山的傍晚,白雾缭绕,景象模糊。 山中空旷,风吹落石,楼阁静谧,月光透入门户。 可怜那位敲打木梆的守夜人,没有衣服穿,不知来自哪个村庄。 时局危险,百般忧虑,盗贼依旧存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西阁夜的深沉感受。诗中,“恍惚寒山暮”与“逶迤白雾昏”共同营造了一种朦胧、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与凄凉的情感。诗的下半部分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关切,通过“击柝可怜子”与“无衣何处村”的描写,展现了人民的贫困与苦难。结尾的“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社会不安的深切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深刻社会关怀与高超艺术表现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