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释
《旧书》:涪州涪陵郡,武德元年以渝州之涪陵镇置。万州南浦郡,武德二年析信州置。俱属山南东道。
《寰宇记》:瞿塘在夔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连崖千丈,崩流电激。《方舆胜览》:瞿塘峡,乃三峡之门,两崖对峙,中贯一江,望之如门焉。
《诗》:“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诗》:“挹彼注兹。”【黄注】共捐,犹言共饮其德。
以一门应众水,以谁尊应朝宗,皆用斜对法。《杜臆》云:朝宗者,人所共取,今盗贼不知此义,准是尊尔者,见逆理之必亡也。二句解作正对。以下章奉君例之,则谁尊当主君说。
李膺《益州记》:滟履堆,夏月涨没数十丈,其状如马,舟人不敢进。又曰犹豫,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故犹豫也。《水经注》:江中有孤石为淫豫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则没,亦有裁出矣。乐府,“淫豫大如马,瞿唐不可下。”《寰宇记》:滟滪堆,周围二十丈,在州西南二百步,蜀江中心,瞿唐峡口。
《水经注》:瞿唐峡多猿,猿不生北岸,非惟一处,或取之放着北山中,初不闻声。吴均书:“企水之猿,百臂相接。”谢灵运《游名山志》:“观挂猿下饮,百丈相连。”
序
作者:杜甫
赏析
朝宗:朝见祖宗。引申为诸侯朝见天子。此言百川大海。仇注:引《诗》;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人共挹:挹,汲取;共挹,共同汲取,犹言人们共同汲取百川归海朝宗的美德。
盗贼:作乱者。此指地方军阀。
尔谁尊:尔尊谁,即你们(盗贼)舍弃天子不尊崇朝廷而去尊崇谁呢?
这句是书怀。这是全诗的旨意所在,写江以警人,告诫人们要象百川归海一样去归顺朝廷,一定不要象地方军阀那样去舍弃天子据险作乱。表明作者在垂暮衰病之中,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心系朝廷的汲汲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众水:指众多河流。
- 会:汇合。
- 涪万:指涪陵和万州,两地在长江上游。
- 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
- 争一门:形容水流湍急,争相通过狭窄的峡口。
- 朝宗: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这里比喻江水归向大海。
- 挹:舀,这里指引导。
- 盗贼:比喻战乱。
- 尔谁尊:你们谁更尊贵,这里指战乱中的人们。
- 孤石:独立的岩石。
- 隐如马:形容岩石形状像马。
- 高萝:高大的藤萝。
- 垂饮猿:猿猴悬挂着饮水。
- 归心:回家的愿望。
- 异波浪:不同于江水的波浪,比喻心情的波动。
- 何事:什么事。
- 即飞翻:立即翻腾,形容心情激动。
翻译
众多河流汇聚于涪陵和万州,瞿塘峡中的水流争相通过狭窄的峡口。江水如同诸侯朝见天子般归向大海,人们共同引导它;而战乱中的人们,你们谁更尊贵呢?独立的岩石形状像马,高大的藤萝上猿猴悬挂着饮水。我回家的愿望不同于江水的波浪,什么事让我的心情如此激动翻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的壮阔景象,通过“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展现了江水的浩荡与峡口的险峻。诗中“朝宗人共挹”与“盗贼尔谁尊”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战乱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内心的激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