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
此邦千树橘,不见比封君。 养拙干戈际,全生麋鹿群。 畏人江北草,旅食瀼西云。 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此邦:这个地方,指瀼西。
  • 千树橘:形容橘树众多。
  • 封君:古代受封邑的贵族。
  • 养拙:指隐居不问世事,保持朴素的生活方式。
  • 干戈:战争。
  • 全生:保全生命。
  • 麋鹿群:比喻隐居山林,与世无争。
  • 畏人:害怕与人交往。
  • 江北草:江北的野草,比喻偏远荒凉之地。
  • 旅食:旅途中寻找食物,比喻流浪生活。
  • 瀼西云:瀼西的云,比喻瀼西的自然环境。
  • 巴渝曲:巴渝地区的民歌。
  • 三年:指作者在瀼西居住的时间。
  • 实饱闻:充分地听闻,指对巴渝曲有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翻译

在这个地方,虽然有成千上万的橘树,但它们的主人却不如古代的封君那样显赫。我选择在战乱的时代隐居,保持朴素的生活方式,像麋鹿一样与世无争,只求保全生命。我害怕与人交往,宁愿选择江北这样偏远荒凉的地方,过着流浪的生活,依靠瀼西的自然环境为生。在瀼西居住的三年里,我充分地听闻了巴渝地区的民歌,对它们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瀼西隐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千树橘”与“封君”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养拙干戈际,全生麋鹿群”的表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中寻求安宁、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后两句则通过“畏人江北草,旅食瀼西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流浪,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最后,“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则展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对当地文化的深入体验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