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 杜甫
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 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 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 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国:指中国南方地区。
  • :长时间没有雨水。
  • 今朝:今天早晨。
  • 江出云:江面上出现了云彩,预示着降雨。
  • 入空:雨点进入空中。
  • 漠漠:形容雨点细密而模糊。
  • 洒迥:雨点洒落在远处。
  • 纷纷:形容雨点密集。
  • 巢燕:筑巢的燕子。
  • 润色分:指雨水滋润后,林中的花朵颜色更加分明。
  • 不绝:不断。
  • 夜深闻:深夜里还能听到雨声。

翻译

在南方这片久旱无雨的土地上,今天早晨江面上终于出现了云彩。雨点细密而模糊地进入空中,洒落在远处时已经变得密集纷纷。筑巢的燕子高飞远去,林中的花朵在雨水的滋润下颜色更加分明。到了晚上,雨声依旧不断,预计深夜里还能听到这美妙的雨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南方久旱后终于迎来降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中的自然景象。诗中“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巧妙地描绘了雨点的变化,从细密到密集,生动形象。后句通过燕子高飞和花朵润色的描写,进一步以动植物的反应来衬托雨的珍贵和美好。结尾的“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则传达了诗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和期待,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